《高教领导参考》载文推荐中国计量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经验

来源: 本站编辑部 添加日期:2008-10-28 00:00:00 阅读次数:
  近日,《高教领导参考》在2008年第20期的学生工作栏目,以较大篇幅登载了《中国计量学院力抓就业工作出成效》一文。文章重点介绍了我校克服毕业生人数激增、供求矛盾突出等困难,在就业工作中所采取的:强化就业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就业工作;构建全员就业体系,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拓展就业市场;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着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等举措。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8月31日我校2008届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均排名浙江省非师范普通本科院校第4名。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排在浙江省非师范普通本科院校前5名。 全文如下:               中国计量学院力抓就业工作出成效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事关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是实现学校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中国计量学院紧密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的工作目标,从强化就业工作机制、构建全员就业体系、拓展就业市场、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入手,力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毕业生人数激增、供求矛盾凸出的困难,促进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8月31日中国计量学院2008届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均排名浙江省非师范普通本科院校第4名。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计量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排在浙江省非师范普通本科院校前5名。学校曾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和“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新中国高校毕业生薪资排行》均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回顾学校的就业工作,中国计量学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强化就业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就业工作   从2002年开始,中国计量学院开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为适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和完善就业工作机制,确保就业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学院成立由院长、党总支书记、学科负责人组成的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积极推进和强化“目标管理、指标牵引、压力辐射、利益捆绑”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学校将毕业生就业率列为学校年度工作指标之一,同时根据学校总体就业工作目标,制定相应二级学院的就业工作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与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的年终考核、二级学院就业工作奖励直接挂钩,不达标的单位领导年终考核不能评优,不能获得学校拨付的就业工作奖励经费。毕业生就业与相应专业招生挂钩,直接影响到二级学院和所在学科的长远发展。   实践表明,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为促使二级学院抓好就业工作,保证就业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推进就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就业工作积点制   就业工作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每个分阶段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就业的过程管理之于就业目标来说也同样重要。为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就业目标的实现,中国计量学院从2005年开始实施就业工作积点制,将每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分为若干个重要阶段,对照年初预设的就业工作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个阶段的就业工作目标,引导各个二级学院努力去完成。学校对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在一定层面上进行公告,考核结果与就业工作评估、就业工作经费奖励紧密挂钩。就业工作积点制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二级学院按时、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就业工作目标。 (三)就业工作评估制度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就业工作的交流,引导就业工作更加规范、专业,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和层次,中国计量学院于2005年制订了《中国计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办法》,从2005年开始,对各个二级学院进行就业工作评估。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借鉴兄弟院校的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出台了就业工作评估办法,主要从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实绩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而就业率、就业积点是就业工作实绩中的重要评估指标。就业工作评估结果作为各个二级学院获得年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奖励经费以及推荐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的依据。 二、构建全员就业体系,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系统工程,要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广泛参与。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计量学院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励、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就业,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行政人员等四位一体的全员就业体系,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服务就业”的良好氛围。   学校制定了《中国计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毕业班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及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办法。二级学院与毕业班班主任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就业中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挥学科优势,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拓展就业渠道,二级学院出台相应的就业工作学科导师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比优秀、评比先进和工作奖励的重要依据。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办公室在《教育参阅》25期以《中国计量学院积极创新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为题,全面介绍了我校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做法。   职责明确了,措施到位了,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教职员工加入到帮助、指导和服务学生就业的队伍中来。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晓竹老师抓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先后培训了150多位学生,在毕业时被众多知名软件公司一抢而空,就业率达100%;信息工程学院龙之一老师,先后推荐了50名左右学生到相关单位就业。机电工程学院梁嘉麟老师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一边亲自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面试,一年内共联系了13家单位,推荐毕业生30余人次,其中成功就业12人次;机电工程学院洪生伟教授把自己正在为企业研究的几个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在学生毕业之际,顺利将4名毕业生推荐给相应的企业。   一个全员参与就业,全员推进就业的全员就业服务体系在中国计量学院逐渐成形。在近两年校级表彰的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中,学科教师、行政人员的比例都在六成以上。 三、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拓展就业市场   就业市场拓展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学校立足行业,坚持特色,服务质检事业;立足地方,贴近社会,服务经济建设;面向基层,加强引导,扩大就业。 (一)立足行业,坚持特色,服务质检事业   中国计量学院建于1978年,因国家计量事业的发展而创建,随国家标准化事业与国家质量振兴事业的发展而成长。在 30 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并坚持“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 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特色,为质检事业输送优秀人才。学校主动加强与质检系统的联系,积极推荐优秀人才;依托各地校友会,及时了解当地质检局、计量所、检测院等单位的用人需求,推荐相应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相结合。目前在学校现有的42个本科专业中,与国家质检领域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和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专业占学校专业数总量的40%。学校还提供包括计量学概论在内的12门课程的公共特色课程模块供全校学生选择学习,针对质检领域的工作特点,在所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了要具有较强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法制意识的要求。学校每年都开展服务质检行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专项调查和单位走访活动,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期更好适应质检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立足地方,贴近社会,服务经济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学校坚持贴近地方经济产业结构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原则,有利于增强毕业生适应人才市场机制的能力。学校加强与所在区域及周边县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系,扩大影响,推荐人才。学校积极尝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早在2003年年底,中国计量学院就开始尝试把企业用人标准提前引入学校。学校先后与东忠软件公司、华为公司、海克斯康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3+1”模块化培养,3年完成基础教学,最后一年以学生自愿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培养,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特色班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出现了多家知名企业争相与学生签约的可喜局面,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三)面向基层,加强引导,促进就业   到企业去、到基层去就业始终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学校倡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制订了毕业生下基层、支援边疆建设、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等的激励政策。 四、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着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一)全程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导航   每位跨入中国计量学院的大学生都会接触到一门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学校早在1996年就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每个中国计量学院学生的必选课,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大一阶段,主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环境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解决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的问题;大二、大三阶段,主要开展学习能力开发、成功素养拓展、工作能力提升、科技竞赛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教育,解决大学生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问题;大四阶段主要开展求职技巧、形象礼仪、就业政策指导等方面的教育,解决大学生如何在职业竞争中胜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像一道丰富的大餐,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菜单式的选择。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企业实习、职业辅导、网络学堂、就业讲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作为全程就业指导的重要补充。   全程就业指导为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明确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涯,进行职业素质拓展奠定了基础。 (二)个性化拓展为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全程就业指导让每个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个性化的职业素质拓展,达到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的目的。学校大力引进和开展适应职业发展要求的、与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数控车床等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培训、质量工程师培训、外贸单证培训,为毕业生就业增加筹码。学校大力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大赛、管理案例分析大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发明创造,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利证书已成为学生就业的通行证。” “专利证书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据,凡获得专利证书的学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2008年光明日报连续报道我校鼓励学生申请专利情况,对我校以学生专利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表示肯定。到目前为止,中国计量学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200余项专利,成为浙江省高校中学生申请专利最多的学校。专利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成为学生进行个性化拓展的有力佐证。学校还积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目前,学校先后与华立集团、宝石集团、西子奥的斯等4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实习基地。各个二级学院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口建立了70多家企业实习基地。每年暑假,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真正的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缩短工作后的岗位实习期,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的工作。中国计量学院将在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的基础上,找出差距,本着高度的责任感,怀着深厚的感情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努力提升就业质量而不懈努力。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