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中欧气候实验性课程上线,7位中外专家推出32节在线课程,从法律政策、经济发展、社会科普、实践案例等多维视角,解读气候变化议题。课程由中欧伙伴交流项目和环球体育官方·(中国)官方网站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携手打造,免费向中国青年开放,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学校教师,都可以在线注册学习。
然而,出乎意料,课程学员数量并未达到预期。这让项目组织者、环球体育官方·(中国)官方网站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虞伟既着急又苦恼:“这么好的课,大学生怎么不来呢?”
中国环境报:主办方推出这个系列课程的初衷是什么?
虞伟:近年来,气候变化议题非常热门。但有意思的是,它的热度在国际间、在我国政府层面、在环保人的圈子里,但是在国内的青年学生中,还欠火候。我在高校工作,据我观察,近年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关注气候变化议题不多,哪怕是大学生经常开展的科普传播都很少聚焦气候议题,更不要说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学调研和实践课题了。
所以,我们策划推出这个系列课程,希望把气候变化话题推广向青年和更多公众,培育青年的生态素养,培养具有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力的青年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
中国环境报:您说这是好课,“好”体现在哪里?
虞伟:首先,这是一系列跨学科的课程,视角多元,深入浅出。课程从科学、政策、传播、法律等多维度来解构气候变化议题,不同专业背景、学习基础的学员都可以在其中学有所获。
其次,授课的中外专家阵容强大。他们在气候变化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都深耕多年,有致力于教学研究的学界专家,也有亲身推动相关政策出台的业界翘楚。他们为学员解析复杂的问题、解读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享生动的实践案例,并提供实用的行动建议。
第三,它为学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实践机会。今年10月,优秀学员将有机会参与为期5天的线下课程、实地调研和成果路演,还有可能获得去欧盟驻华代表团环境/气候部门实习的机会。
中国环境报:你们预期会吸引多少学员?实际有多少学员?
虞伟:线上课程计划8月底前结束,预期学员至少破千吧,但目前只有350多人来注册学习。其实注册过程也不复杂,只要在Classin官网或应用商店下载“Classin”APP,输入班级号“242319047”,加入班级就可以开始线上学习了。
中国环境报: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虞伟: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大家以为,气候议题太遥远,和自己关系不大。虽然学了课程的学员会发现,气候课程打开了全新的视角,气候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现阶段确实有不少青年还没注意并重视这个议题。
二是大学生忙着“卷实用的东西”,精力有限。比如,实习、考证、考研、考编。这些经历和证书,会为学生们未来的择业就业加持,所以成为很多大学生在“充电期”——暑假的首选。相比之下,看似不实用的气候课程想突围就有点难了。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它的确不是非学不可,学它的收获也很难立竿见影。
中国环境报:课程遇冷,会不会影响你们未来开展相关教学科普的热情?
虞伟:这个情况确实有点出乎意料。我们也很着急,想把这些公益课程推广出去,并为此采取了一些应对办法,比如通过社交媒体、高校社团的公众号等分享,方便更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
但总的来说,正因为气候话题在青年中还不够热,所以才需要我们的努力,让它被看到、被重视。等将来它有大批“自来水”了,那就不需要我们再吆喝了。